尤其是胡惟庸的独断专行,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更为明朗化了。胡惟庸为相七年,擅权乱政,已经到了不除不行的时刻了。只有除掉这个丞相,才可以大权在握。

        看着在批阅奏折的朱标,朱元璋笑的更加开心。

        他的标儿自幼受到悉心教导,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朝堂内外,对于这个太子满是赞誉。

        只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太子这仁慈的外表下,有着一些坚决很狠辣。

        这父子两个处理完公务,朱标问道,“父皇,英儿课业是不是多了些?”

        “英儿聪慧,又好学,咱也不拦着。”朱元璋乐呵呵的说道,十分高兴、得意,“标儿,不是咱说你,你可没有咱英儿聪慧。这好,你比咱强,咱孙儿比你强!”

        朱标乐了起来,实话实说,“父皇,儿臣和英儿也就是会读读书,可不能和父皇比。若是没有父皇的教导,儿臣和英儿哪有什么进益。”

        朱元璋也不谦虚,想想是这么个道理,“咱就想着,咱是开国皇帝,咱将路趟平了,你和英儿以后就不要走弯路了。咱把这些权臣、悍将给除了,给你们留个安稳的江山。”

        朱标揉了揉太阳穴,随即说道,“父皇,儿臣是不是要带英儿回东宫......”

        朱元璋推开奏折,刚刚教育完儿子就行了。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不用再提。

        大步的走向坤宁宫,朱元璋随口问道,“太孙去哪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