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随即继续说道,“吏部尚书詹徽就是少师了、武定侯郭英任少傅,长兴侯耿炳文就任少保吧。这也都是虚衔,咱给他们些体面。”

        朱雄英微微皱眉,随即说道,“皇爷爷,这都是勋贵?文臣那边,也就是个詹徽?”

        老朱也不在意,笑着说道,“咱大明的东宫属官,就是些兼官、加官及赠官的虚衔。咱想着以后的东宫属官,也莫要拔的太高,咱大明不需要!咱给的东宫属官,本身也就是以勋旧大臣兼任,以后你再朝着六部尚书改。”

        东宫属官的地位,看起来在大明朝不会是那么重要了、独特了,可取代性很大。

        朱雄英立刻明白了,老朱的意思就是大明的太子地位稳固,不需要给东宫留下一批大臣。也就是因为有着历代东宫官制这样的传统,所以才会给出一些东宫属官,这也算对臣子的赏赐、荣耀。

        既然老朱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朱雄英也就没在意了,东宫属官在大明就是一种虚衔而已,不需要觉得这里的一些官就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东宫的位置,在大明本身就很稳固。

        这也算得上是一个信号吧,经过老朱这一朝,再加上以后小朱来这么一次。大明嫡长传承的规矩立下来了,大家也就知道不要想着什么成为潜邸之臣了。

        这祖孙两个还是很有默契的,东宫属官这件事情也是一些明显的信号,会让很多的明眼人看出来一些个信号。想要在朝堂混,自然也就需要聪明一点才行。

        老朱看着朱雄英,继续说道,“六部这边,你素来喜欢工部。现如今依咱看,茹瑺资历也够了,要不咱给他一个工部尚书?”

        “皇爷爷,茹瑺可不能给工部尚书。”朱雄英立刻说道,“孙儿的这个伴读有大才,孙儿准备给他放去吏部。工部尚书,孙儿觉得严震直就好,这人孙儿用起来顺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