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在老朱此前想着要挑起战事的时候,满朝文武几乎是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可是现在呢就不一样呢,在老朱刚刚离开应天府的时候,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这一场战争了。

        理由其实也非常简单,很多文人就是觉得不能妄动干戈。再者就是一旦打仗,势必是一大堆武人再次建功立业,让武人原本就比较高的地位更高一些。

        或许也是有着那么一些文人的想法,人家是‘儒’,这些人对于战争有着天然的抵触。一个个的,根本不在乎什么‘大复仇’,只是一群被阉割的儒家文人,一个个的都是想着用儒家的恩德感化蛮夷。

        朱允煐心里肯定是不太高兴的,但是他还是不动声色。哪怕强势如老朱,很多的时候也都难做到一言堂,偶尔还是有着那么一些反对的意见。就算霸道如老朱,也不会因为那些反对的声音立刻就大开杀戒,还是稍微讲究点表面工作。

        朱允煐看起来还是很宽仁的,大概也是因为老朱太过霸道了,所以朱允煐这个新皇帝看起来也就是比较仁德的了。众臣们其实也都明白,他们的新皇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因言获罪。

        对此卓敬可能稍微有点意见,他应该不算是因言获罪吧,主要就是因为他办事让朱允煐不放心,这个原本的心腹成为了被抛弃的那一个,成为了正二品的山西布政使。

        这可是一个大官了,这是皇帝在地方的代理人,故布政使亦称藩司或方伯。要说一方诸侯肯定不至于,但是要说封疆大吏肯定没问题,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

        “此战乃国战,大军开拔在即,扰乱军心者严惩不涉!”朱允煐摆出帝王的威严,严肃无比的说道,“此战乃太上皇亲自谋划的国战,汝等不怕大不敬吗?”

        扯着虎皮做大旗,这一招朱允煐使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大概就是因为朱允煐很多的时候也确实是习惯了将老朱的招牌立起来,其他人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会无比的乖巧了。

        好吧,这个事情好像还真的是没办法改变什么了,这一场大仗肯定是要打下去的。

        要不然的话,一个大不敬也就是少不了的。老朱是什么样的人,这些文武百官再清楚不过。他们可以稍微的强势一下不要紧,可以提出反对的意见,只是这样的事情他们也都很清楚,老朱策划的战争他们是反对不了的。

        说到底就是老朱足够的强势,大明皇帝的权利足够大,大明现在的武勋的势力也远超文官集团。这些人现在要是想要搞出些阴谋诡计,想要强项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一个微操之神什么的,朱允煐觉得还是算了,不要说在这个沟通不畅的年代没办法遥控指挥了,就算是在沟通便利的年代,没办法亲临战场就不要瞎指挥的比较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