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惊蛰时分,草长莺飞。

        随着钟声悠远,西城墙的广安门和西便门一并开了,穿着葛衣的贩夫走卒挑着鲜食粗饼、针头线脑涌入帝都;叫卖声、吆喝声给这沉静肃穆的古城带来一丝鲜活的色彩。

        有一群穿着玉白色生员衫的年轻人在街上走走逛逛,不时摇着手中的折扇,束发纶巾,一副少年风流的好模样,引得沽酒的小娘不时拿眼神瞄。

        “陈兄,那惜日书局里真有乐浪楼主最新的话本子?”其中一名清秀少年好奇地问,听他口音软糯,想必是南人。

        “这林兄你就不知道了,”另一名稍高一些的少年得意地笑道,手中的紫竹扇子摇的更欢快了几分,“这惜日书局乃是乐浪楼主的老东家,今日我们不早些动身去,怕是不到巳时书就早已卖光了!”

        都说江南出才子,连词曲话本也是南方更胜,北人这些年来早在心压一口气,谁知北直隶竟然出了一名乐浪楼主,写出的话本清丽留遍,语入本色;被戏班子改编成杂剧之后,就连肃王赵衍也称其“语不着色相,情意独至,真得曲中三昧也。”一时间竟火遍大江南北,可不是替他们好好地出了胸中这一口恶气!

        待诸人到了东门的惜日堂,门前却已早早排起长队,有寻常书生百姓,也有高门着家中小厮来采买,人头滚滚,一下子竟分不清头尾。

        南直隶出身的林舒有些瞠目,“竟来了这么些人?”

        陈梁俊不禁扼腕长叹道,“我原以为城门楼子开时就算早的了,没想到算错一步!”

        众人只好重振旗鼓,好生排到队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