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觉得应该用深邃来形容最为恰当,这双眼想必是见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所以才会说出刚才的感慨见地吧。

        与之不同的是张廷玉那双眼,那就是炯炯有神了,一直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笃笃定定的感觉;这也是胤礽一直始终相信他的原因,凡事只要张廷玉说出的猜测,基本就是十拿九稳了。

        两位南书房天王,大清朝的重臣,都不简单。

        收回思绪,谁也没有继续延伸这样的话题。

        “两位大人,本太子这里还有一个提议准备上呈皇阿玛批复,现如今每次商议只有我们三人,依我看今后不如六部各择一人进来,每次有奏折就直接现场进行商议批复,这样办事效率就会更高,你们怎么看?”

        说完后胤礽沉吟了一下,顺便又喝了口茶:“当然如果有重大机密,还是只能在南书房之中进行决断。”

        康熙不是担心他不在京城的时候太子会集权营私嘛,那他就继续来一招以退为进……仿当初皇子参政一样,这次就让六部主官在一起进来,当然名义上是协助太子处理公务。

        等康熙回京后,他们还是依旧要各回各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示弱,现阶段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在那些即将出仕的学子上,这些一品二品的官员,只要制衡即可,现在要收买他们,难度已经很大了,要靠机会。

        说罢,不等两人回复,就喊了门外的李福禄进来:“让御茶房准备点刚才的茶叶份额,稍后送到两位大人府上。”

        “遮,奴才这就去办。”

        “两位大人,今日就到这吧,就不耽误用午膳了,毕竟还有诸多事宜要办。”

        两人对视了一眼,皆点头示意;看来眼前这位太子是想给他们点时间再去考虑一下,毕竟最后那想法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但一想到最近太子的所言所行,也已经让他们有些习惯了这样的作风。

        其实朝中的所有人都明白,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胤礽身为太子,这是他的第一次监国,然而这也是大清第一次有诸位皇子参政议事的举动,更为关键的是康熙还不在京城,所以局势就更显得波云诡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