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德李贤字,有贞说我会反对沉党建立,那你又是否明白,我为何会反对吗?”

        “朝堂平衡?”

        李贤试探性的回应一句,他也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少年郎,同样在官场摸爬滚打了接近二十年,很清楚朝堂的运转规则在于“平衡”二字,防止一家独大。

        “不,是没有人能抵御住权势的诱惑,包括我在内。”

        “等到朝野皆是赞美之声,我也会在这种氛围中迷失自己,就无法再保持初心做到天下为公了。”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沉忆辰毕竟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清楚知道有多少前期英明神武的帝王,后期变得昏庸无道,其中不乏汉武帝、唐玄宗这类大名鼎鼎的帝王。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就在于朝野没有了反对力量,那么当权者就会迷失在一片虚假谎言构造的世界之中。哪怕底下有人意识到问题,可大家都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谁会去掀自己的桌子?

        喜欢顺从跟臣服,这是人性使然,无法改变的东西。沉忆辰虽然不是帝王,但在明良帝亲政之前,他可以说是大明事实上的主宰。

        为了防止自己迷失在权力欲望之中,变得刚愎自用只喜欢听好话,沉忆辰刻意在朝堂中留下了许多,可以称之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

        比如说内阁的杨鸿泽、王一宁,都御使王文,大理寺卿,以及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去动手的礼部尚书胡濙。

        想当年沉忆辰刚刚上位,都能逼退前任内阁首辅陈循,压制吏部天官王直,现如今有了帝王师身份的加持,想要排除异己的难度要低上许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