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京师,下起了明良二年的第一场冬雪,本就因“考成法”跟京官外派给搅动热闹非常的官场,再次迎来了一记重磅炸弹。

        内阁大臣杨鸿泽上疏皇帝,公开弹劾内阁首辅沉忆辰“七宗罪”。

        第一条结党营私,组建“沉党”独霸朝堂。

        第二条党同伐异,联合吏部考核权力,大肆排挤官场同僚,外派打击言官清流。

        第三条专权擅政,内阁遥控六部施政,打破阁部平衡从而出现首辅主宰百官。

        第四条违背礼法,沉忆辰取消了《大明会典》中很多关于上下尊卑的礼法规定,包括且不限于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等等。

        第五条目无尊上,仗着帝王师身份,多次不对皇帝行大礼,简直能称之为大不敬!

        第六条与民争利,开海禁,筑海关,收海税,朝廷推行商业违背了“士农工商”的祖制,败坏了仁义道德,来日人人“不言义,只言利”。

        第七条穷兵黩武,麓川战事稍平,就想着出兵西征,还曾筹备北伐。古人云好战必亡,如此推崇武事征伐四方,大明必受其害!

        这“七宗罪”公布出来,朝野内外可谓是一片哗然,众官员曾经皆认为领衔反对沉忆辰的,会是前任礼部尚书胡濙,结果谁能想到最终由弟子杨鸿泽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除了杨鸿泽的弹劾,礼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都御使王文、通政使乐恽、工部侍郎赵荣等人,纷纷选择同一时间上疏皇帝,痛斥沉忆辰跟沉党的枉法行为,掀开了文官集团的全面反攻序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