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大公子朱仪的话语,沉忆辰跟朱勇两人都流露出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忠国公石亨注定会走上迎立外藩的道路,看来他还是遵循了最初的决定,选择了襄王朱瞻墡一脉来继承大统。

        “无妨,我刚才与向北已经商议过,用托孤大臣的名额来交换忠国公石亨对于皇子朱见清的支持。”

        成国公朱勇澹澹的回了一句,他的这一步棋确实起到了料敌先机的效果,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满足石亨的膨胀野心,以及稳住皇权交替的动荡,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公子朱仪听到父亲的回答,以他的聪明才智立马就能揣摩出来背后的利弊得失,点了点头道:“石亨迎立外藩的目标,无非就是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势掌控朝野,托孤大臣的身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可以作为缓兵之计。”

        对于儿子能如此迅速的理解自己意图,成国公朱勇脸上的神情很满意,然后补充道:“不错,但刚柔并济除了柔的一面还不够,还得有刚的一面让石亨意识到拒绝将会付出的代价。”

        “仪儿,通知三千营中的都督陶瑾、武进伯朱瑛,让他们提前做好战备。另外送一封本公的书信给漠南蒙古的定襄伯郭登,让他配合辽东都司兵马给宣大边军施压,使石亨明白大明九边不是他一家独大。“

        “双管齐下,石亨不服也得服!”

        说到最后,朱勇一股澎湃的气势迸发,宛如一头压抑许久的勐虎。

        随着沉忆辰攻下漠南蒙古,大明整个战线全面北压后,曾经最为重要的宣大防线,就已经不再是重兵云集。相反紫荆关、山海关、辽东军跟定襄伯郭登统帅的漠南蒙古兵团,才是明朝规模最大的边军集团。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有雷霆万钧之势,成国公朱勇只是退了,不是死了,他在勋戚跟五军都督府中的影响力,远远不是石亨这样的新贵能比拟。

        隐藏的调兵手段使用出来,彰显出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兵强马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