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罗培东的介绍,楚城幕算是和牟丰京有了1个初步的认识。

        正值壮年的牟丰京身体却不太好,相比他身侧坐着的罗培东,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身上不仅多了几丝文弱书生的气质,而且脸颊也有些凹陷,发际线更是高得离谱,年纪轻轻脸上就长了不少浅褐色的斑点,说话温言细语,却又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

        这种下着小雨的天气,楚城幕和罗培东都只是单穿着1件衬衫,只有牟丰京在衬衫外还加了1件黑色的夹克。据说早年间这个1腔热血的年轻记者就曾经孤身3次进藏,为此留下了不少病根子,看样子不是空穴来风。

        1966年出生的牟丰京时年39岁,却已经在渝州日报做了十年的总编辑,调研能力极强,期间更是发表了无数文章,拿了不少大奖,更是同辈人里少有可以直接写内参的记者,其中的内参稿件,被中·央领导亲自批示的就高达3十多件。

        牟丰京的文章很多都涉及到社会的现实问题,1992年此人孤身调查了北辽省十个亏损大户,为此写下了1组3篇内参,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其中“技改失误使企业倾家荡产”、“管理混乱是企业亏损的巨大黑洞”、“谁为国企亏损负责”等观点在新闻界第1次明确提出,振聋发聩。

        这个头铁的年轻人在揭露了北辽国企的亏损情况后,工作关系就被调往了渝州。在渝州期间,他不仅亲自踩遍了渝州的几乎每1寸土地,更为渝州的直辖工作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直面渝州直辖,库区移民以及老工业城市转型等重大社会问题。

        渝州直辖后,这个年纪已经过了3十的年轻记者又把矛头对准了报业改革,手中笔枪直指报业中的沉疴痼疾。然而这次牟丰京虽然很受上头喜欢,却也为此很是得罪了1批人,此后就沉寂了下去。而他被提拔为渝州报业集团总裁,还是最近的事儿。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或许新闻行业的人都比较敏感,楚城幕甚至还没有主动找到罗培东谈起渝州广播电视集团股份的事儿,牟丰京反倒是主动找上了楚城幕。

        介绍两人相识以后,罗培东主动坐到了楚城幕的另1侧闭目养神,示意牟丰京坐过来和楚城幕面对面沟通。

        带着几丝轻微的咳嗽,这个镜片下眼眶有些泛红的中年人倒也没客气,手里夹着香烟,温言细语的和楚城幕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来渝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刘芸山部长在渝州的调研会上,就曾经把我们渝州报业的十6字宗旨给改了1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是我们渝州报业集团改革的中心思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