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想要青史留名?

        管中窥豹,就可知道监修史册意味着什么。

        监修史册之人,素来公允,刚正不阿。

        但是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万一某天有人得罪了监修史册之人,而监修史册之人一个不高兴,也许并不会颠倒黑白,但是改改描述的字词,换换前后的语句顺序,那记载的内容就有可能天差地别。

        因此,一不小心便会遗臭史册的风险,则让历朝历代的官吏,鲜有人去得罪监修史册之人。

        而监修史册之人,大多不掌实权,是那些性格古板至迂腐的老学究。

        这种老学究,恪守公允二字,只按得知的事实来记载,谁要想颠倒是非或是添油加醋一些内容,是根本不可能的。

        哪怕是皇上来了,也不好使,这种老学究往往梗着脖子,就差对着皇上说,来,朝这儿砍,你看我会不会妥协就完事了。

        讲究的就是一个清流,正气之心不可动。

        如今大夏秘书省的秘书监,就是这样的老学究,忠君爱国但又古板迂腐,埋首秘书省,不入政事。

        但是秘书监年岁已高,还能这样再监修史册几年?

        如今赵无疆升任为秘书少监,并行秘书监之权,这不明摆着告诉百官,赵无疆不出意外,将是下一任秘书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