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托真的有些担心,苏中关系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如同苏南关系一般走向彻底破裂,那对联盟的未来战略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其实在维克托看来,苏中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是非常大的,如果苏中两国能够建立起类似同盟的密切关系,那么在东西方争霸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未必就能获得优势。

        苏中两国建立起同盟关系,其影响力能大的什么程度?先不说别的,但说一个领土面积。如今的苏联领土面积超过两千二百万平方公里,而中国的领土面积则超过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两者加在一起,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三千万平方公里。而全世界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包括山川、岛屿和南极洲,也不过只有一点四亿平方公里,这也就意味着苏中两个仅仅是在土地面积上,就占据了全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强。

        除此之外,苏联广袤的领土上蕴藏着极大丰富的自然资源,不管是金属资源,还是油气资源,甚至是林木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等等,都丰富到令人艳羡。与此同时,因为掌握着先发优势,苏联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是极为先进的,尤其是在重工业领域,其发展程度是相当高的。

        而相比起苏联,此刻尚未建国的中国,则有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长期的战乱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崩溃、民生凋敝,可以说是处在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下,最重要的是,因为长时间的落后,中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恢复和增长。

        但是相比起苏联,中国也具备着自身的优势,在这其中,最显著的一点,便是中国人口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维克托前世的时候,一九五三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当时统计在册的人口数量,就超过了五个亿,而相比之下,苏联的人口数量连两个亿都不到,且在此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联盟的人口数量也始终是在两亿左右打转。

        没错,人口数量众多也是国家发展的一项优势,因为众多的人口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极大丰富,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的广阔,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个世界里,这一点已经被有力的证实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人口优势,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数量众多的人口,必须是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口,只有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口,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平添更大的助力,而未受过教育、难以就业的人口,则完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维克托前世的印度便是这样一个国家。

        总而言之,如果苏中两国之间能够建立起来有效的联盟关系,那么等上若干年,当中国的经济在建设中得到复苏,教育工作得到普及之后,苏联就能够从中国获得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中国则能够从苏联获得充足的资源和科技助力,这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

        当然,类似这样的构想,维克托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了,在如今的联盟决策层中,他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发言权,但这份发言权还是很有限的,并不足以对联盟的大政方针构成直接影响。另外,维克托所设想的那种苏中关系,终归只是理想化的同盟关系,所谓理想化,就是指的只能在心里想一想的事情,它是根本没有可能付诸实践的。

        国与国之间建立同盟关系,其实和人与人合伙做生意是同样的情况。两个人合作的生意要想做的长久,就必须有一个人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个人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两个同样强势的人是根本没办法合作的。而国与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也是如此,要想让这种同盟关系长久维系,乃至于和睦共存,就必须有一个国家处于强势的支配地位,而另一个国家处于从属的地位,如果两个国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都相当,且主政的政府都很强势的话,那么这种同盟关系也是维系不下去的。

        另外,如今的联盟反世界主义正反的热火朝天,任何人在这个时候提出苏中之间建立这种相互信任的同盟关系,都有可能被攻击为世界主义者,维克托可没有那么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