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APP。

        这里所讨论的还仅仅是黄金这一项,石油还不在讨论的范围内,毕竟联盟现在还掌控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油田,再加上自身所拥有的几处油田,联盟的石油资源其实也是出口换汇的一项。23sK.

        所以,从根本而言,联盟的手上其实不缺少硬通货的,如果国际市场的交易渠道畅通,联盟当然也不缺乏购买紧俏物资的货币,现在,即便是美国人试图卡死联盟的外贸渠道,截断联盟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渠道,但一方面美国人还垄断不了全世界的贸易,另一方面,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大量愿意为了钱而挺身冒险的人。

        若是套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概述,就是: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若是用直白的话来讲,就是政治只能引导商业活动,但却很难对商业活动构成绝对的限制。

        基于此,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西方国家,同联盟之间的贸易往来下降了许多,但联盟同瑞典、芬兰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西方各国同瑞典、芬兰之间的贸易往来,却骤然翻了几番,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相信任何人都能想象的出来。

        当然,站在维克托的角度,他其实并认为瑞典、芬兰两国的做法,是真正对联盟有利的,如果可能的话,他更希望联盟能够经受住来自“铁幕”所造成的贸易压力,从而迫使莫斯科在经济政策上做出一定的变革,至少要改变过去那种过度重视重工业,却忽视了轻工业,乃至于漠视了农业的经济政策。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来自外部的压力都是推动其国内实施改革的最佳推动力。如果联盟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粮食,足够的日用消费,那么迫于无奈,莫斯科必然是需要改变旧有的政策,以增加在农业以及轻工业等领域的投资,以解决相应的物资匮乏问题。可是,只要类似瑞典、芬兰这样的国家存在,那么莫斯科就意识不到那种紧迫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政策,克里姆林宫会产生一种惰性,认为联盟匮乏的物资始终可以通过瑞典、芬兰这两个国家获得。

        长此之外,日用品和粮食短缺的矛盾,将始终在联盟内部存在,换句话说,联盟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将长久的维持下去,这种依赖,这种矛盾如果长久维系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的。这种矛盾现在对联盟来说还不是致命的,但是等到将来自动爆发的那一刻,它或许就会变得极其致命了。

        从离开莫斯科到列宁格勒任职,尽管时间并不算很长,但维克托的思想却似乎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在列宁格勒的这段日子里,他每天所考虑的不再是那些高屋建瓴的问题,而是联盟地方工作中时时刻刻都能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他开始真正的接触到务实工作,列宁格勒人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列宁格勒的企业经营的如何,集体农庄运转的怎么样,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想些什么,有什么不满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他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东西,所以,他日常所关心的东西,也自然而然的随之发生了变化。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

        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苏俄更新,840转化免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