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纳季耶夫秉承着斯大林同志的意志,直接朝着贝利

        亚开火了,但他本人的政治嗅觉,显然还不够敏锐,也没有真

        正领悟到斯大林同志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的表态,这对他来说,必然会成为一个隐患,没准在将来的某一天便会爆发出来。

        另外,斯大林同志摆明车马针对贝利亚这件事,必然会对联盟内部的如果问题产生影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乌克兰,没错,斯大林同志对贝利亚的抨击,以及伊格纳季耶夫在格鲁吉亚所采取的行动,已经对乌克兰的局势构成了最直接的影响。

        在此前结束的全联盟党代会上,由赫鲁晓夫所推荐的基里琴科,顺利当选为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第一书记,随后,他又被选入了联盟中央主席团,成为了主席团二十五名委员之一,据此,他便成为了基辅当之无愧的第一任。

        此后,基里琴科在还没有离开莫斯科之前,乌克兰的某些报纸上,便已经开始出现了批评卡冈诺维奇在乌克兰时某些政策的声音,而引发争议最大的,就是卡冈诺维奇在就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之初,所执行的流放克里米亚塔塔人的政策。比如敖德萨所发行的《星火》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暗戳戳的指责卡冈诺维奇有帝俄民族史观,其对克里米亚塔塔人的流放,是基于俄罗斯人与塔塔人的历史仇恨。

        塔读,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站

        所谓的克里米亚塔塔人,实际上就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十五、十六世纪之间,克里米亚鞑靼人为了从奥斯曼帝国获得利润,曾经频繁掠夺斯拉夫人的人口,并将俘虏以奴隶的身份贩卖到奥斯曼帝国,所谓的白奴市场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卡冈诺维奇在前年三月份的时候,曾经在一次乌克兰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到过这段历史,于是,现在就有人将帝俄民族史观这顶帽子,堂而皇之的扣在了他的头上。

        而在基里琴科返回乌克兰之后,这种争议的声音不仅没有平息,反倒有了甚嚣尘上的趋势,就连基辅的《真理报》上,都出现了有关民族政策问题的讨论,毫无疑问,这是某些人在为推翻卡冈诺维奇时期乌克兰民族政策做准备——做舆论准备,同时,也是在试探莫斯科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维克托很清楚,基里琴科就是党员干部民族化的支持者,他在这条路上走的要比赫鲁晓夫更远。当然,如果说基里琴科的目的是为了分裂联盟,促成乌克兰的独立,那绝对是过了,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当前联盟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内,类似基里琴科这样的干部有很多,但他们推动党员干部民族化的目的,也绝对不是搞分裂,而是为了以此来迎合本民族的党员干部,并进一步谋求政治利益。

        考虑到贝利亚在民族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基里琴科这类人,其实与贝利亚是有着相同民族政策观点的。

        而随着斯大林同志对贝利亚的公开指责,尤其是伊格纳季耶夫在格鲁吉亚采取的行动,那些「基里琴科们」估计是受了点惊吓,他们也担心被斯大林同志视作野心家,想要在各自所处的加盟共和国内建立「独立王国」,因此,乌克兰那些讨论民族政策的声音在一夜之间便踪影全无了,此前一直在上蹿下跳的「基里琴科们」,也瞬间老实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