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为什么莫斯科如此的不信任波罗的海3国?这里头当然是有原因的。

        就像维克托手头的这份报告1样,身为考纳斯第2书记的因格丽达·玛邱罗尼塔,在报告中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身为立陶宛中央第1书记的安塔纳斯·尤奥佐维吉吕·斯涅奇库斯。

        玛邱罗尼塔指责作为第1书记的斯涅奇库斯,说他不仅在集体化推进工作中毫无作为,而且排斥非立陶宛族的调任干部,在维尔纽斯营造“小集团”、“小团体”。

        玛邱罗尼塔的报告篇幅很长,洋洋洒洒的足有十多篇,但里面真正给出来的实际证据,却是少之又少的,若是咋1看上去,只会被人当做是1份查无实据的诬告材料。

        但是,尽管没有提供出有关斯涅奇库斯搞小集团的切实证据,但玛邱罗尼塔却反映出了立陶宛组织发展工作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

        按照玛邱罗尼塔的说法,如今整个立陶宛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在内,总共也只有两万1千多人,在这其中,还有6千多人是非立陶宛族的调任干部,也就是从联盟其它地方调任到立陶宛来的干部。而在3年前,也就是1947年联盟撤销立陶宛局的时候,立陶宛拥有布尔什维克党党员人数为1万6千余人,换句话说,在过去长达3年的时间里,立陶宛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人数只增加了不到5千人。

        除了组织活跃度不高之外,玛邱罗尼塔还批评斯涅奇库斯消极应对立陶宛的“苏维埃化”改造,他对立陶宛的农业集体化工作欠缺关注,致使整个立陶宛的农业集体化进程严重滞后。他排斥联盟向立陶宛输入移民的政策,尤其是排斥俄罗斯人进入立陶宛,事实是,在过去几年中,联盟1直在推动向波罗的海地区移民,借以推动波罗的海3国的“苏维埃化”变革进程。但是就像玛邱罗尼塔所说的,在波罗的海3国当中,的确是立陶宛的移民工作最不顺利,因为这项工作遭到了整个立陶宛官方的抵制。

        将整份报告从头到尾的浏览了1遍,维克托抿着唇角,1只手在沙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面露思索的表情。

        作为联盟国家安全工作的负责人,维克托当然知道立陶宛是1种什么样的情况,自然也知道斯涅奇库斯是个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在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不仅仅是斯涅奇库斯,包括爱沙尼亚的尼古拉·卡罗塔姆以及拉脱维亚的爱德华斯·别尔克拉夫斯,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1定程度的问题,而且,在这些人中,斯涅奇库斯还算是表现的比较收敛的了,尽管他在某些问题上对莫斯科阳奉阴违,但就总体而言,他还不敢同莫斯科对着来,更不敢改变莫斯科下达的命令。

        在波罗的海3国的领导人中,问题最严重的要数爱德华斯·别尔克拉夫斯。不要误会,此人并不是拉脱维亚的第1书记,而是拉脱维亚部长会议副主席,不过,因为1些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原因,此人在拉脱维亚党内的地位、资历以及威望都很高,身为第1书记的尤尼斯·卡伦别尔津斯,很难在党内对其形成约束和压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