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关的会议纪要来看,美国人对亚平宁半岛的战事并不怎么关心,罗斯福的关注点依旧是在太平洋战场上,他希望欧洲的战事能够尽快结束,随后,苏联应该尽快发起对日作战。

        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取得了连番胜利,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同样也让美军吃到了足够的苦头,因此,日本数以百万计的陆军,对美国人来说,依旧是一块足够坚硬的石头,华盛顿需要苏军发起对日作战,从而减轻他们身上的压力。

        但英国人却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丘吉尔力主以亚平宁半岛为基地,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如此一来,英美联军的北上,将有希望阻止苏军向中南欧方向的扩张。

        别看英国人能耐不怎么样,但胃口却是大的很,他们希望先一步夺取奥地利和匈牙利,将苏联西扩的脚步,阻隔在波兰以东,相比起这个目标,英国人对太平洋的战争,不感兴趣。

        面对英国人的贪婪,斯大林同志是真的拍了桌子,他甚至公开向丘吉尔表明,如果英美选择继续在意大利北进的话,那么莫斯科将不排除与柏林单方面媾和的可能性,只要德国人能够撤退到波兰以西,那么苏联甚至可以释放现有的德军战俘。

        这种近乎针锋相对的纠缠,持续了两天,最终,在罗斯福的干预下,丘吉尔还是做出了让步,原则上同意英美联军不在亚平宁半岛继续北上,并于明年年中,在法国海岸开辟第二战场。

        除此之外,为了让英国人的大批军队撤出伊朗,罗斯福提出了发动暹罗战役的构想,要求丘吉尔尽快将集结在南伊朗地区的部队,调往中南半岛,以便在该地区发动新的对日作战计划。

        从这一点上看,尽管罗斯福已经离死不远了,可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对抗轴心国的军事行动,还离不开苏联的配合,因此,英国佬早早暴露出来的反苏倾向,才会被他最终压制住了。

        对于维克托来说,最近两天里,他并没有过多关注谈判的问题,毕竟那与他的工作没有多少相关性,那是人家莫洛托夫同志应该考虑的问题。

        自从脑子里萌生出那个邪恶的念头,打算好好利用一番“麦卡锡主义”这个噱头之后,维克托在最近两天里,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划这件事了。

        不过,在这件事上稍稍有些麻烦的是,他不能提前以报告的形式,将这个计划提交上去,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从何而来,他凭什么能够提前几年,就认定会有一个叫麦卡锡的人跳出来哗众取宠,在美国闹出那么一场喧嚣的风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