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娜似乎是松了口气,她小心的走出门,转身准备带上房门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最后,才将房门稍稍掩上一些,但依旧留着一道缝隙。

        维克托此时的心情的确很不好,他的思维依旧困在自己制造的小窠臼里,无论如何都挣扎不出来。

        这个小窠臼名为“负罪感”,它起自于背叛,是一种很难磨平的情绪。

        在结束了上午与斯大林同志的“郊游”之后,维克托利用下午的时间查了查谢罗夫的去向,又查了查当年利沃夫那件破事的经过,而调查的结果,最终证实了他的揣测。

        谢罗夫的确是去了远东,但为什么去的,却没有查到,维克托只知道是远东滨海边疆区第一书记佩哥夫与太平洋舰队司令尤马舍夫,共同向国防人民委员部提交了一份报告,至于报告的内容具体时间什么,国防人民委员部做了保密处理,即便是他这个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都没有权力查阅。

        在维克托看来,这份报告的内容不管是什么,肯定都是比较重要的,否则的话,不会连他都没有资格去查阅,同时,作为内务人民委员部人民委员的谢罗夫,也不会毫无猜疑的亲自赶了过去。

        维克托相信,自己上次告的那个黑状,终归还是起作用了,斯大林同志这么长时间没有采取行动,不是说他把这事忘了,亦或是根本不在乎,而是因为他在等这么一个机会。

        尽管斯大林同志是联盟的最高领导人,在联盟内部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但在政治斗争这种事情上,也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他同样也必须讲究策略。

        就拿对付赫鲁晓夫这件事来说,他不可能毫无缘由的冲人家发一顿脾气,亦或是将人家臭骂一顿,说到底,赫鲁晓夫同志只是他在政治局中的同事,是他在建设联盟这项工作中的战友,而不是他的奴仆。因此,不管是给赫鲁晓夫上眼药也好,穿小鞋也罢,他都得有个理由,有个借口,只有有了这个理由和借口,他才能秉持大义,才能团结更多的同志。

        因而,从根本上说,斯大林同志这次将利沃夫当年的旧账翻出来,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受了维克托的影响,换句话说,谢罗夫要倒霉,完全是因为他的缘故。

        现在,谢罗夫去了远东,内务人民委员部暂时由梅尔库洛夫负责,那么,如今的谢罗夫就真的成为了无根之萍了,可以预见,在有了斯大林同志暗示的情况下,即便是没有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参与,仅仅是内务人民委员部去展开调查,都能找出一大堆对谢罗夫不利的东西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