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在这个问题上给出评价,”不过出乎什维尔尼克意料之外的是,斯大林同志对他给出的评价并不满意,他伸手按在报纸上,将这份报纸又重新推回到什维尔尼克的面前,说道,“你继续看下去,看下面的那一部分,我认为下面的这一部分才是重点。”

        “哦?”什维尔尼克愣了一下,他伸手将报纸重新拿起来,低头仔细去看。

        “说的我也有些好奇了,”一直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加里宁也凑过来,他咳嗽了两声,一边凑着看报纸上的内容,一边说道,“对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同志我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年轻人......”

        对于这番话,斯大林同志没有反应,他吸了口烟斗,说道:“在维克托提出的这份工作计划中,提到了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你们可以重点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此时,什维尔尼克也正好看到这部分内容,也就是有关第三部分工作重点:以历史人文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在论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维克托提出了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他认为联盟的建设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为满足公民物质生活需求的物质文明建设,而另一部分就是为满足公民精神生活需求的精神分明建设。

        在这篇报道中,维克托没有更深入的解释这两个名词的概念,但类似这样的名词,显然也不是多么难以理解的,至少什维尔尼克与加里宁都理解了其中的用意。

        维克托认为,在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共和国今后一段时间具体工作中,宣传鼓动部门就应该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作为重点,其任务是配合地区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应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苏维埃合格公民。在这里,维克托无形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四有”公民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显然也是他的首创。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相应理论的构建都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建树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比如说列宁同志,再比如说布哈林同志。当然,相关的理论要想在联盟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也需要得到主流的认可,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不管是什维尔尼克还是加里宁,都想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维克托在采访中透露出来的这几个理论性的概念,究竟是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还是只有几个单独的名词。

        遗憾的是,文章中对这些新的理念名词涉猎不多,更没有深入的去讨论,所以,如果是仅从这份报纸上看的话,也就只能了解到一点皮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