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的身体素质练习分为专项素质训练和1般素质训练,什么是专项训练?深蹲、半蹲、助跑起跳等围绕跳高进行的1系列练习都属于这个范畴。”

        “而短跑、跳远以及跨栏等并不直接作用于跳高训练的项目就属于1般身体素质训练。”

        “按照运动员的培养规律,在你们这个年级要多进行1般身体素质锻炼,这样你们的发展潜力就会更大。”

        训练前,陈教练1如既往地向他们讲解分析训练的意义和目的。王小石听了却是心中1动。

        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他已经确定陈教练给他们安排的训练是按照1989年北体公布的“模式训练法及评定标准”的准则进行的。

        虽然这套训练标准出自十9年前,但其理论并不落后,在上世纪8十年代,我国的跳高运动在世界上处于先进行列,不但涌现了像朱建华这样3度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名将,在训练方法理念等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之举。

        而陈教练现在给他们采用的这套训练方式就是那个年代创立的,首创人是北体的陈教授。

        这套理论的核心是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定量化控制,使训练朝预定的方向发展。

        而为了得到有效的运动员训练数据加以分析研究,他们还动用了当时及其罕有的计算机,建立了1整套数据模型,并通过常年追踪运动员成长轨迹,创建出了1套较为先进且科学的训练模式。

        即便是他后来到省队乃至国家队,这套训练模式都1直在贯彻在日常训练中,由此可见当时国内体育科研人员的实力。

        只可惜跳高运动并不像其他热门运动普及,在后来的奖牌战略下,体育资源大量倾斜给了其他项目,再加上其他原因,这项当时先进的训练理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反而在传到小本子国后他们如获至宝,依托高科技手段结合自身运动员特点形成了1套高效的培养模式,随后趁着国内跳高界青黄不接的那些年很是称霸了亚洲1段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