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用一天的时间狂赚六十多万贯,要说没人眼红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眼红的就是李渊,当天晚上就在家宴上表示自己的太极宫住着太不舒服了,夏天闷热,冬天冷的像是冰窖,龙首原上环境不错,能建一座宫殿搬过去住就好了。

        李元喆痛快答应了老头子的要求。

        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从前隋时便有了规划,后来因为杨广要开凿大运河和开发江南暂时搁置了,接着的战乱年代消耗了太多的国力,李渊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修建,导致了现在李元喆蜗居东宫的局面。

        所以即便李渊不提出来,李元喆也会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堂堂一个皇帝长期住在东宫也不是个事不是?

        要修建大明宫的话,李元喆手里的这些钱可不够,不过他不打算按照传统的宫殿样式去建造大明宫,而是想要采用后世流行的砖混结构的建筑方式来修建。

        采用后世的建筑方式可以省却采木等耗费巨大的流程,节约资金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后世成熟的配套设计,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大唐的皇宫看着巍峨大气,可受地形环境和原始设计的影响,夏季闷热易积水,冬季是阴冷刺骨,居住体验离奇的差,谁住谁知道,否则李渊也不会在刚刚解决了外部威胁的时候提出修建大明宫了。

        李元喆有意在长安建立起一整套的基建供应链来改造长安城,大明宫的建造正好可以作为先期工程让他把制砖厂、水泥厂、钢铁厂等配套的工厂建立起来。

        按照文总帮忙做出的预算,大明宫的总投资为三十五万贯左右,但云烨认为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把大明宫当做是样板房,朝廷在修改一下建筑方面的礼制,可以带动很多人来按照大明宫的建筑方式修建房屋,在这个过程中李元喆靠着卖建筑材料都可能把大明宫的建造费用给赚回来。

        李元喆对现在的长安城非常的不满意。

        木质建筑不仅防火性能堪忧,还严重消耗着关中的林业资源,此时的关中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了,推广砖混结构的建筑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