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这样的人吗?

        或许有,但绝对没有几个,最终的解决方法还是要从头培养。

        这是一个大工程,李元喆计划在自己的书院里挑选合适的苗子来亲自培养。

        时间过得很快,正月十五一过,整个大唐好像突然从冬眠中醒来了。

        朝廷各部门全面复工,田野间出现了农人辛劳的身影。

        年后的第一次朝会上没有了皇帝的身影,但热闹程度堪比元日大朝会。

        司农寺迫不及待的在朝堂上展示了曲辕犁和耧车的性能,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司农寺和将作监请求太上皇将将作监打制好的五千具曲辕犁和一千台耧车分发关中和河南道。

        李元喆说过要把这些农具免费发放下去,但是李渊深知人心的险恶,免费发放给关中和河南道会引起其他地方的不满,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出现,所以他下旨,让民部把这些曲辕犁和耧车平均分发到各道州府,再由州府请匠人打造更多,优先供给在籍府兵使用,并把打造的图纸分发到各县,所有人都可以到县衙无常求取打造之法,农户若想要使用成品的曲辕犁和耧车也可以,只需要在今年多交一人半年的庸调。

        李渊找民部的吏员做了测算,农户使用曲辕犁和耧车多开出来的地的产出足以支付这项额外的支出。

        李渊这一手就要比李元喆的白送高明多了,看似是有偿使用,实际却是勾起了农户的好奇心,更有利于两样农具的推广。

        农户是很保守的,官府直接发放农具在农户看来更像是朝廷在变相的多征收赋税,农户肯定会有逆反心理,但只把新式农具免费给府兵之家使用却是可以看做一种朝廷给府兵的恩典,农户不会把恩典当做坏事,自然地就会关注新农具的使用效果,等他们发现新式农具的好处,不用官府花力气推广,农户就会自行打造,推广新农具的事情就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