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修筑新的道路与下水管网以及让城中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长安改造计划中的一部分。

        配套的老旧房屋改造和功能区的重新划分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中的房屋大多是前隋时期建造的,算不上破旧,但是当时的规划却是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的规划不合理或是干脆就没人官自建房的事情,导致一些坊市中到处都是不规则宅基地和小巷或是断头路,尤其是在底层百姓集中较多的城南各坊,私搭乱建更是家常便饭,如果不是本坊的人,在复杂的小路和房屋间穿梭很容易迷路,而且密集的木质房屋建筑和茅草房还有着巨大的消防隐患。

        许多无秩序的建设不仅浪费土地,还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李元喆自然不会留着这些隐患。

        但是他又不可能把长安城的所有民居全都推倒重建,所以只能用回迁安置的方式将城南几个居住条件最差的方式给拆迁掉,在这些地方建立新的社区,而其他的坊市却只能在严禁私搭乱建之后进行逐步的改造。

        安义、安德、通济、宣阳、青龙、升平等六个坊市是第一批安置回迁区。

        六个坊市中除升平坊人口比较多,其他几个坊市加在一起需要安置的人口也不过一万余人,只需要不到两千套新房便可以安置下来。

        按照之前的商品房规划,李元喆会在六个坊市之内建造五千套住房,通过置换加出售的方式逐步将各坊的老旧民居替换掉,让长安城的百姓能够住上条件更好的房屋。

        东市和西市附近的居民区进行的改造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