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五十万人,我大唐出兵也不能太少,西域辽阔,吐蕃往南可以撤回高原,波斯向西随时可以脱离战场,西突厥也可以很容易逃回草原上,看来要全歼敌军可能性不大了。”

        李靖作为军方当之无愧的扛把子,一句话就定下了一场大战的基调。

        李元喆道:“药师此言有利,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朕只有一个要求,此战以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朕要一战打掉三国和西域各国的精气神,要保证他们十年之内没办法恢复元气!”

        此战大唐出动的兵力必然不少,而且李元喆不想敌人有一兵一卒进入大唐国土,此战注定是远离本土作战,在西域作战补给困难,尤其是火器部队的补给压力会非常大,就算是有关中到玉门的水泥路也难以保证几十万军队的后勤通畅,所以李元喆这个运输大队长肯定要随军出征的。

        不过李元喆并没有去亲自参与到详细的作战计划之中,而是交给兵部和近卫军的将领去安排,如今已经不是前些年需要他这个皇帝撸袖子带兵作战的时候了,有朝中的文武在,需要他亲自出面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少。

        而且大唐的军事系统这几年也没闲着,在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军事政策做过无数的研究和演练,此战真是检验这几年军事改革成果的时候了。

        仅仅两天的时间,兵部便拿出来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李元喆看过之后没发现什么问题便批准通过了。

        简单来说,兵部的计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直接与敌人正面硬刚,用大唐的火器部队在从东向西横推过去,打掉敌人的士气并尽可能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

        第二是以并州、凉州的一万精锐骑兵联合突厥部的四万骑兵从草原进入西突厥去偷塔,不求一举干掉西突厥,只要能扰乱西突厥内部安定即可。

        与此同时,鄯州驻军出骑兵五千,步卒五千,与吐谷浑两万骑兵汇合攻击星星峡,能一举攻入高原最好,攻不进去就在星星峡设置阻击阵地,不给西域的吐蕃军队逃回高原的机会。

        松洲驻军在大唐与吐蕃交界的地区设立防线,防止吐蕃人从高原攻入川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