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业的发展李元喆其实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采购回需要的设备之后,他便跑到各地去视察了,教育孩子的同时顺便搞搞基建。

        未来城已经搞定了七百匹马力的火车用蒸汽机,大唐的铁路计划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水泥路虽好,但是随着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特别是关中的发展越来越快,各地的陆路交通已经难以满足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铁路对大唐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李元喆在十月初离开长安,计划元日大朝会前回来。

        他这次带着的护卫不多,只有不到两千人,更多的随行者是未来城出来的学生和专业的道路勘测人员。

        一行人规划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一路向南,过潼关到洛阳,而后继续南下,暂定的目的地是贵州的龙场,如果一路顺利的话会在龙场转向广州,开辟出一条纵贯大唐南北的交通线。

        这是一个超级工程,李元喆计划用七年到十年的时间将大唐南北的交通打通,建立一条生命线彻底打破南北的阻隔。

        其实开挂的李元喆可以把这个时间压缩的更短,但是没有必要,大唐的目前的统治非常稳固,海运的兴起一顶程度上加强了南北的联系,不用担心岭南如以前那样脱离朝廷的管辖,而且修铁路需要的专业人才很多,目前大唐本土没办法提供足够的技术人员,所以他的想法是一边修铁路一边培养人员,等到这条铁路修的差不多了,大唐的铁路人才也就培养的差不多了。

        还有一点就是大唐的地形太过复杂,李元喆可以开挂搞定所有的隧道工程和路基的开辟工作,但是桥梁的修建就不是他能完成的了,必须等专业的桥梁专家成长起来。

        李元喆虽然给这条路的完工时间定的很长,可他的脚步一点都不满,从进入南襄盆地开始,他便马力全开,在天上飞艇的指引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