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漫咩预料的一样,其他地方的西夏军进展都很不顺利,李谅祚带了七万人,结果被折克行带着三万人死死拦在永乐城前。

        最关键的是,折克行还不是简单的死守,因为背靠坚城,还不时出城野战。

        几场交锋下来,李谅祚半点便宜都没有占到,并且敢出城野战的折克行还给李谅祚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以往西夏寇边时,因为乾军都只会龟缩在坚城之内,所以西夏人也敢大着胆子绕过坚城,去劫掠一些大乾的乡间百姓。

        可如今那些乾军有了出城野战的胆子,西夏军要是再敢绕过坚城,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断西夏后路的好机会。

        作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李谅祚是真的有些慌了,现在的他进不能带着麾下将领去大乾发财,退也不能守好西夏国境,难道他只能冲大乾跪下,献上梁氏了吗?

        漫咩他们这些西夏将领早就把李谅祚的心思揣摩透了,知道李谅祚死撑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害怕在他们面前丢了脸面。

        可要是李谅祚的政治能力再强一点,或者经历的事再多一点,他就会知道皇帝已经不算是人了,脸面是人需要的东西,皇帝需要的只是让手下对他言听计从。

        李谅祚身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原本在那些将领心中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如果他像秦构一样敢于决断大事,自己拿主意把梁氏献上去。

        或者是孤注一掷,倾西夏国力和大乾拼死一搏,赌一把辽国不会插手瓜分西夏,那也是个决策。

        只要结果不是太差,他在西夏群臣心中的形象就坏不到哪去,至少那些臣子们都会知道自己的皇帝是个有主意的人,遇见什么事都会先考虑他的想法,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与想法。

        现在漫咩以及其他官员商量的只是怎么给李谅祚一个台阶下,以后商量习惯了,可不一定会商量什么了?

        “王上,古有勾践卧薪尝胆,如今王上舍弃梁氏,带我西夏励精图治,假以时日,定能一雪前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