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易司强令下,那些待遇被提高的匠人虽然引起了一些大乾普通民众的关注,但他们只是羡慕了一下那些匠人的好运,然后就没有在那上面关注太多。

        王安石可不愿意自己想尽办法,好不容易踏出第一步后就止步不前,所以他在自己的半山异闻报上写了一篇题为未来可期的文章。

        这一次他写的比较明显,也算是对大乾商人们的一次试探,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歌功颂德的文章,讲大乾朝廷有多么看重民生,市易司的效果有多么好。

        然而只要细看就会发现,那篇文章零零散散把商家能获得多少利润,又给匠人多少工钱算得清清楚楚。

        并且还借着朝廷强令商人给匠人待遇,那些商人才愿意多给匠人们一些工钱的事,甚至还要朝廷派人监管的事,讽刺那些商人为富不仁。

        商人们哪怕看明白了,对此也无动于衷,毕竟他们这行早就被骂习惯了,什么无奸不商之类的词到处都是,他们根本无所谓。

        不过一些匠人,特别是学过算学,待遇还不怎么好的匠人,看了王安石的文章后,再被朝廷强制保障一部分匠人利益,以及推行交子后发生的事一刺激,就有了一些新动作。

        江宁府刘二牛,他之前是个欠着外债的自耕农,在吕惠卿到江宁府任知府实验王安石的新政时,他被债主范伦逼得没办法,加上范伦还保证一定给他提供一份工作。

        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地卖了给范伦还债,然后到范伦的作坊做工。

        之后因为算学大兴,学算学能让匠人过得更好的消息四处流传,刘二牛就一咬牙,把自己卖地还债后剩下的那点钱花了,给他和他弟弟刘磊买了一个夜间站在听课的位置。

        结果还算不错,他和他弟弟靠着算学,都成了范伦作坊的顶梁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