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秦构后,王安石就很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原本他还想用个十几年时间慢慢把自己的学生培养起来,再让其进入朝堂,现在他的计划必须要提前了。

        于是在见过秦构后的第一场大朝会上,王安石就在朝会提议道:“启禀官家,如今因我大乾有诸多匠人所得仅可果腹,各类税赋对其而言皆如同虚设,朝廷税赋因此而损。

        臣私以为,这匠人之税当由商人代缴方为上策。”

        秦构听了后心里吓了一跳,以为他又把王安石给带偏了,匠人的税让商人缴了,那商人还不是把负担转移到匠人身上了,难道是王安石反水了不成?

        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决定先不说话,看看情况再说,问道:“众卿以为此策如何?”

        曾公亮率先答道:“启禀官家,如今我大乾税赋已有七成为商税所得,且国库充裕,无需再从匠人身上征税。若是实在要加税,也应当加到富商身上。

        匠人之税商人代缴,只会让匠人工钱愈少,于民生不利,乃弊政也。”

        他担心的自然不是匠人的民生,而是自己要多缴税的事,毕竟他可是官员,是要脸面的,不可能把自己要交的税都挪到匠人头上。

        至于给富商加税,那就是纯粹在放屁,大乾自己都是印钱的,到时候要是真没钱了,现在这些官员也只会想方设法多印钱,而不是加税。

        然而王安石还没说什么,吕惠卿就先开口道:“启禀官家,单论此策当属弊政,可那些匠人之税既然已经有商人代缴,又需要整日劳作,无有闲时,那各类差役自当免去,全用雇工之法。

        如此,既可减百姓之担,又可防贪官污吏借此盘剥百姓,也可免征调等繁杂之事。”

        秦构听了挑了挑眉,他怎么感觉王安石好像和吕惠卿串通好了一样。

        事实上他还真的猜对了,权利那玩意是不可能增长的,只能重新分配,王安石想快点提拔自己的那些学生,就搞出来一个匠人之税由商人代缴,让他学生去办,先拿一些权利,有成果后再进行提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