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玄幻小说 > 儒道至圣 >
        两河合一虽然强,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太消耗才气,二是必然有漏网之鱼,很多蛮族哪怕被水冲晕、被冲撞到山壁上,也可能存活。

        方运深入研究过那些前辈通过移山亭的实例,可以学习,但不能模仿,因为每一个人面前虽然都有两百八十三座山峰,但山峰的位置不同,模仿毫无用处。

        不过,方运学到了很多不受山峰位置局限的东西,比如发现蛮族各方面都可以被影响,陡峭的山峰和缓坡山峰交换时机不应该在敌人士气如虹的时候,因为用处很一般,若是用在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则效果极大。

        而动用毒虫类山峰之前,必须要灭杀蛙蛮人、蜥蛮人等等蛮族,一旦有这些蛮人在,毒虫的效果极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都是方运有信心驱逐韦育的最大原因。

        很快,在群山前方出现了一支万人蛮族大队,这些蛮族实力最强的也只是二十头妖帅,没有妖侯。

        群山无法阻挡强大的妖侯,任何一头妖侯都和翰林一样,有断掉一条普通江河、粉碎一座山峰的实力,而再之上的妖王足以拦截百里宽的长江。

        方运之前早就观察过群山,不等那些蛮族大队靠近,他就开始按照之前的所学进行两河合一。

        两河合一首先要移动足够的山峰形成新的河道,其次则是选择两河的汇聚点即蓄水处,接着要根据敌人的行军速度选择蓄水的总量,太少效果差,太多可能被敌人提前发现。

        再之后,就要逼蛮族大军走到必经之处。

        之前的那些兵家天才才气有限,哪怕用了两河合一也无法一次性灭杀太多的蛮族大军,但方运仔细研究后,发现两河合一其实有更强大的用法。

        方运对准前方伸出右手,才气涌动。就见两座山交换了位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