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24日。

        由蒋某人亲自授意,第一战区卫长官指挥的声势偌大的秋季攻势落下了帷幕。

        中条山的国军三线出击,在黄河对岸的胡棕南部的配合下,西线国军夺回日军占据的风陵渡,并且攻下永济、虞乡、解县、芮城,平陆、夏县等地,摧毁日军运城机场。

        而日军在战斗的开始就将兵力集中到运城附近,并重兵保护北上的同蒲铁路沿线的安邑县、闻喜县,国军久攻不下,日军援军近在眼前,最后只能撤退。

        北线的国军先是肃清横垣大道沿线日军据点,而后拿下日军进攻中条山地区的桥头堡横岭关,另一路国军则是北上拿下董峰封镇,一举拿下阳城,该部日军最后撤向了沁水方向。

        东线国军则是拿下重镇济源、孟县,而后袭击了部分道清铁路的日军据点。

        至此,中条山之战堪称堪称国军自抗战以来,有无前例的一场收复失地的大捷。

        不仅向北扩展了中条山地区的战略纵深,而且在运城的西南部各县连成一片,与黄河对岸的陕省打通了通道,向东则拿下了日军进攻中条山的两个桥头堡。

        中条山大捷,无疑打开了困守于此的国军的困局,自此,如无重大失误,盘踞于中条山的国军部队可与抗衡到底。

        一旦日军显露疲态,则可伺机谋取反攻。

        之后消息传到后方,蒋某人当即命令中*日报以及大公报等民办报刊大肆宣扬,一时间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

        蒋某人更是被中*日报吹捧为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中条山大捷的原因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