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共双方联合作战的计划制定的略有些简陋,甚至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没有照面,只是意会了计划的要领,国军方面传达作战计划也是通过电报传达的,这也导致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诸多的变数。

        按照原定计划,上策,从外线合围过来的主力部队,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陵川县城之前就拦截住日军,并且诱使坚守陵川的日伪军主动出城野战。

        中策,日军增援部队先一步赶到陵川城下,但不管日军袭击哪路攻城部队,所属部队必须竭尽全力拖延日军,等待合围部队包围过来,外线部队伺机攻之。

        如此一来,这路攻城部队必定会面临日军的两面夹击。

        至于下策,周维汉就没预想过下策会是什么个情况,国共双方在陵川的兵力不允许有下策出现。

        .......

        天明时分,日军增援部队在89师外围显露身影,日军派出来数支搜索小队与89师外围警卫部队发生遭遇战。

        89师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同时也是汤恩波的起家部队,虽然比不上87师、88师和36师这种配备了一部分德械装备的第一流部队,但也是一水儿的中正式步枪,配有各种重武器。

        其中装备有中正式七九式步枪4500余支,捷克式轻机枪32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48挺,高射机枪24挺,82mm迫击炮24门,75mm山炮12门,37mm战防炮6门,另外弹药也比较充足。

        在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李长官将其主要用作机动打击兵团使用,实际上也就是汤恩波军团和张自忠将军的59军,其他西北军、川军、东北军等部基本上都在担任防御任务,只有这两个部队一直在南北奔走,在外线打击日寇。

        可以说,在抗战初期的十三军是华北战场上的第一流主力部队之一,如果仅就中央军而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抗战后期换装美械装备,十三军也是除了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和七十四军这五大主力之外,最早换装的部队之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