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晴要去搬的救兵不是别人,正是李家村的里正。

        这所海棠书院,是杨若晴办的,面向的生源是十里八村,李家村也有好几个学子在这里念书。

        其中,里正自己家就有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在海棠书院念书。

        杨若晴为乡亲们开的书院,每年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基本的纸张费和伙食费的。

        其他的都是她自个掏腰包贴补,包括几个教书先生的薪酬在内。

        学堂这块,她压根就没打算赚钱,她压根就不缺那几个钱,只是单纯的想要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

        自己开心了,让孩子们也能上学,认字,学习能让人不再那么愚昧无知,野蛮落后。

        此外,多招收几个品性和学识都还不错的落魄秀才过来做先生,也算是给他们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重拾自信。

        那些家里有孩子在这里念书的家长,心里都清楚这些,都感念杨若晴的好。

        他们愿意花能够承担的费用把孩子送来学堂,让孩子念书,此外,学堂的伙食比家里好多了。

        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到了学校里,能吃饱吃好,家长心里都暗暗高兴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