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鲁智深与杨志带林冲到校场观看众军操演,见到三才阵与六出梅花阵,林冲大惊,这些阵法与大宋有绝大不同。

        此时大宋的阵法因为缺少骑兵,讲究倚城为战,以步制骑,强调厚重和彼此防护,一般是大军团分散为数个军或营,分散配置,各自为阵,再合一为大阵,这些大阵要求极高,要分散,又要集中,要指挥若一,要如臂使指,彼此为腹背倚靠,环环相扣,聚散离合为常态。

        大宋胜率奇高,高的原因有多种,因为倚城,因为大兵团大阵法,敌人打不动退走自然就得算我大宋军队胜了,大宋的文人将兵,春秋笔法甚多。

        又参考了蜀国诸葛亮的八阵图,大唐李靖的李卫公问队,主要是平戎万全阵、八阵图、八卦等等,以及传统的方阵、圆阵等。

        大宋的战略就是人多欺负人少,好装备欺负穷光蛋,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又以阵法约束。

        这些大阵强调大军团与兵种配合,在两军短兵相接之时,靠的是步兵个体的武勇与发挥。

        边军有一些实战中得来的小队配合,失之于粗糙,一般这种小阵也都要十几人以上,最常见的是一队五十余人的阵法。

        象二龙山这样以三人为阵的打法,林冲真没见过。

        “这阵法,真上了战场好用吗毕竟山上有两千多兄弟,打起来不是江湖冲突,都是大阵仗,三个人的小配合解决不了问题呀。”林冲是行家,他看了好一阵,有些疑问,不吐不快。

        其实三才阵法的形成和光大,始于明朝,这种小队精锐是明朝一直镇压草原诸族的利器,丁一得到边军张氏一族的帮助,对三才阵极有心得,当年他的水军军卒就常做这类的训练。

        只不过船只狭小,动荡不宁,无法用小小三才组成大阵,到了二龙山,丁一无人掣肘,才放开手脚,开始将三才阵发扬光大。

        丁一笑笑,命令一队五十余人给林冲做个示范。

        随着军官的木哨,五十余人迅速集合报数,然后在命令中分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