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亚很赞同地点头道:“其实外人知道我们打算在这里干什么也没用,除了我们哪还有谁能有开发这个地方的能力?昌化县衙连城外十里都管不到,更别说开发石碌了。”

        陶东来应道:“说到这事,我听说昌化的明军武官已经被你们拉下水了?”

        “昌化县的明军把总叫肖老三,也算是个会看风头的机灵人。上次我抓逃犯的时候在他面前小露了一手,把他给镇住了,之后就选择了彻底跟我们合作。这家伙倒也不算特别贪钱,一个月给他几十两银子就很满足了。”

        如果肖老三知道乔志亚在背后是这样评价自己,一定会感到哭笑不得。这价钱本来就是乔志亚试探着开出来的,但对于肖老三来说已经着实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要知道他如果单靠军饷吃饭,一年的收益也就跟乔志亚开出来的月付价格差不多了,肖老三不动心才真是怪事。

        但肖老三如果知道昌化项目的天价投资额,了解到海汉准备在这片地区营造的工业基地规模,很有可能就会水涨船高,提高叫价。正是因为没有这种意识,肖老三也就错失了给自己小金库捞取更多收益的机会。当然了,如果他真敢横下一条心敲竹杠敲到海汉头上,那多半会成为昌化县历史上少有的因公殉职官员。

        “到时候你把这个肖老三请出来,让他给考察团背书一下,也让那帮大明商人能更放心一点。”陶东来见乔志亚一副将对方吃得死死地模样,当下便给了他一个进阶版的任务。

        “没问题!”乔志亚立刻一口答应下来。现在肖老三虽然还没有到对他言听计从的地步,但如果乔志亚这边有什么邀约,他倒是挺积极的会参与其中。而且陶东来说的这事是公务,到时候肯定还有一笔辛苦费拿给肖老三,以他那种几十两银子都不放过的操行,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无伤大雅的任务。

        让大明官员出面,为海汉的开发各种项目背书,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在名义上的大明控制区搞开发的标准操作方式。最先开始使用这个套路的就是崖州水寨和榆林巡检司两个大明官方机构。那时候主要是利用官方机构的名声,来稳定那些刚刚抵达胜利港的移民们不安的心理。后来这种效果很好的方法推广开,就连海汉在广东乡村招揽移民也用上了崖城官府签发的公文,以保证海汉的招揽是合理合法,完全是走半官方的路子在招揽移民,在当时也的确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毕竟相比背景神秘的海汉,还是大明朝廷的名号更有公信力一点。

        而这些成功的经验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总结,然后在其后的各种项目中加以应用。琼联发的考察团成员虽然都是海汉的资深合作伙伴,对于海汉的信心非常足,但如果获得官方背书只是举手之劳,那海汉这边倒也不吝花点钱把事情办得更漂亮一些。而乔志亚这边,自然也就把这事当作了可以在陶东来面前表现能力的机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