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田独地区由于单位性质的原因,驻田独一地的穿越众绝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工业部的编制,四十套房几乎被工业部所包揽,工业部也因此而成为这次摇号分房活动的最大赢家。而输得最惨的则是海运部,从头到尾无一人中签,不过海运部这帮人倒也不是很在意,摇完之后嘻嘻哈哈就离去了。毕竟这次不中还有下次,无非就是多等两个月而已,迟早也会有福利房分到自己头上的。

        这次所修建的成员宿舍也并非长期标准住房,事实上建设部的图纸库里还有大量的一楼一底独栋住所设计图。不过有鉴于施工量太大,目前还不能作为成员标配来进行推广。而且按照执委会的长远规划方案,田独和胜利港都并非今后的主要商住区,现在大兴土木,几年后还是会面临集体拆迁的问题,没有必要费那么多的工夫。倒是现在修建的这种筒子楼,今后还可以逐步增加,作为归化民的职工宿舍来使用。

        除了这两处宿舍楼工地之外,港湾东边的军营区也开始破土施工。由于今年内的扩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军警部预计年内的作战人员编制会从现在的不足千人的规模扩张至少一到两倍,届时现有的营区就无法驻扎太多的人员。现在既然在建材、劳力方面都有了比较稳定的供应,军警部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打算自行修建砖石结构的军营宿舍,标准就按照现在的筒子楼宿舍来,只是居住密度要大上几倍了。

        盐场公社的技改及扩建工程近期也已经告一段落,按照盐场大总管安西提供的数据,目前胜利港盐场的月产量已经能达到350吨上下,年产量有望保持在4000吨以上。如果以同时代的生产能力来衡量,这简直就已经是天文数字,满足整个海南岛的民用食盐已经绰绰有余了。几个月之前难以兼顾的大陆和北越的食盐市场,现在也基本能够松开口子,逐步提高供应量了。

        不过相比之下,去年十月才开始开发的铁炉港显然进度要慢得多,截止目前虽然已经成了两个公社,并迁入了上千移民,但盐场建设的进度并不是很快,目前的产量还没达到胜利港盐场在扩建之前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铁炉港距离胜利港较远,很多生产工具和材料都不得不从胜利港通过船只运往铁炉港,一来一去之间就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另外在出兵讨伐南越这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海上运力紧张,铁炉港方面的物资供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盐场建设工程的停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炉港的两个公社一边修建盐场生产设施,一边也在修筑向西的山谷通道。只要早日能够修通这条长约七公里的陆上通道,那么铁炉港就可以直通田独,今后的物资运输所需时间至少能比现在减少一半。

        除了铁炉港的移民之外,还有一拨人也参与了这条山谷通道的建设工作,这就是从内陆山区搬迁出来的符山峒山民。按照与执委会的协定,符山峒的数百户黎人被安置到田独与铁炉港之间的这道山谷中定居,由民政府负责提供给他们生活所需的物品和粮食,农业部指导他们在这里开垦山林,种植各种山地经济作物。执委会同时也鼓励他们参与通往铁炉港的道路修建,以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作为他们的劳动报酬。单以劳动力成本而论,这些迁居出来的黎人简直跟劳改营的犯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这条山谷通道之外,黎人们同时还在开辟出另一条通往亚龙湾农业开发区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同样是从田独出发,终点是胜利港与铁炉港之间的亚龙湾临海平原。从长度上说,这条通道比田独通往铁炉港的路线短了将近一半,但地势要稍微复杂一些。而目前亚龙湾农业开发区已经靠着前期迁入的近千移民,开垦并种植了面积两千多亩的农作物,其中以农业部特别看重的甘蔗为主。

        按照农业部的发展规划,今后在亚龙湾开发区至少保持两到三个公社的人员编制,并逐步将这片临海平原建设成三亚附近最大的蔗糖产区。

        通过参与越南内战,大量从越南引进劳动力,在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中,穿越集团正逐步摆脱人力资源瓶颈,加快建设步伐。胜利港地区现在虽然还不敢说是铁板一块,但这里由于穿越集团的存在而营造出的特殊社会环境,已经开始随着各种建设项目的进行逐渐突显出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