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木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侄子黄雀跟着这帮人去看看传说中的海汉统治区是否真的那么厉害。黄雀现年十八,比符力还大一岁,小时候被送去昌化在汉人的私塾里读过两年书,算是石子峒少有的文化人了。平时峒里组织去昌化城卖土产山货,买生活用品,都是由黄雀在全权负责。

        符力一看黄三木派的这人选。就知道大事已成。他自己就是过来人,深知海汉体制中有诸多让人着魔的地方,十七八岁的人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只要去到海汉人的地方,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光怪陆离的海汉文化中难以自拔。符力现在就可以断定,等一两个月之后黄雀回到石子峒,肯定已经变成了海汉的忠实拥趸,届时黄三木的身边也就很自然地多了一个说客。

        有些话像符力这样的外人说了不见得有用,但同样的话从黄三木亲近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应该就会不一样了。符力在进入司法部之后主要的工作对象便是黎苗两族,对此也算是积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见过黄雀之后,他在心中便已经将其作为了下一个工作对象。

        特派小组以三百斤盐,三百斤糖,二十瓶白酒和生铁、稻米各一千斤作为订金,换取了近期在石子峒自由行动的权力。不过特派小组也并未携带这么多的物资进山,这笔交易中的大部分东西,石子峒还得自行派人去昌化渔村搬运才行。

        在获得了行动自由之后,特派小组终于在到达石子峒的第四天开始对石碌铁矿的矿脉展开勘探。在大资料库关于石碌铁矿的资料中,既有开采点的详细经纬度记载,又有卫星图作为参考,虽然中间有数百年的时间跨度,但仍然可以为田叶友领军的勘探行动降低不小的难度。

        而执委会为了这次行动还专门动用了库存的探矿仪器,这玩意儿也就是在当初开发田独铁矿的时候用过一次,然后就被封存到了库房里。有了这个好东西,就比较容易确定近地表处的矿脉状况,不用到处乱挖了。

        除此之外。特派小组还用了二百两银子的“高价”,从石子峒雇佣了二十名黎族青壮,专门负责挖掘矿石样品。本来刘山夏对这种方式还有点担心,要是这黎人发现铁矿矿脉之后不肯搬走怎么办,但符力出了打了包票,称黎人非常信守承诺,既然已经答应了未来会迁出这片地区。那就不需担心今后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二百两银子花得非常值,雇来的这些青壮不但干活的时候非常卖力。就连这个过程中的辎重任务也一起包了。这当然也是跟他们的收入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像石子峒这样的黎峒山寨,周围百里就只有昌化县城这么一个并不繁荣的小城,也别指望能卖出多少山货,靠这种简单原始的贸易方式,整个寨子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就三四百两银子,特派小组这一出手,就是石子峒差不多半年的收成了,黄三木自然不会吝啬让自己手下的儿郎多出一点气力。

        以前黄三木倒也听过海汉人出手阔绰的传闻。然而并没有真实的感受。在他看来,出手阔绰大概也就比昌化县城里的汉家商人们好一点,比如一张鹿皮能从五分银子加到八分银子之类的。但当真正的海汉人上门之后,他才明白阔绰这两个字的意思,光是给石子峒的协议订金,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这些货物的价值。起码够石子峒全体黎人奋斗好几年了。

        亲眼见证了海汉人的慷慨大方之后,黄三木和他的子民们也对符力所宣称的种种优厚待遇有了更多的期盼。像符力所说的那样,全峒的人可以每顿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可以不用为汉人官府服劳役、缴赋税,可以不再担心受到汉人的欺压,这对黎人而言简直就是渴望而一直都不可及的梦想。黄三木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怀疑。慢慢转变成配合,甚至还主动派出了寨里的几个老猎手充当特派小组在野外活动的向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