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得了热病,海汉人说容易传染旁人,虽然给了药,却不肯收我当移民。”宋三自嘲道:“我病好之后,就投了现在的东家,跟船去过三亚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是福薄……这也是我命不好,怨不得人家。”

        “海汉人从两广招收如此之多的移民,难道全都安置在崖州?”李清扬皱眉问道。他先前认为海汉人或许是将移民贩运到海外作为劳动力卖掉,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宋三道:“那倒也不是,海汉人控制的地盘已经不止崖州一处,只是三亚当地所安置的民众最为集中而已。据我的观察,当地至少也有三五万民众了。”

        李清扬问道:“在下听说海汉人不过数百,如此之多的民众,他们如何养活得了?若是去了之后吃不饱穿不暖,又与在广东当灾民有什么两样?”

        “广东这状况,没法跟三亚比。”宋三很是不屑地摇摇头道:“海汉人治下两处海港,繁华程度胜过广州,当地也并无闲人,只要能动弹的人,在当地都可以找到事情做,收入远比广州为高。”

        “繁华胜过广州?”这还是李清扬第一次听到去过三亚的人给出如此具体的评价,立刻便来了兴趣:“宋三哥可否详细说说这三亚如何繁荣法?”

        宋三道:“那三亚有两处海港,一名胜利港,一名三亚港,胜利港专营海汉出产的各类精巧器物和特产,三亚港则是外来客商在当地的交易之地。海汉人对外来商家所运货物不收交易赋税,因此很多商家都将三亚当作了货物集散地。两处港口都港阔水深,可容百艘大船停泊,码头上各种货物装运设施齐备,在当地装卸货物起码比珠江码头快了一倍!海汉人做生意诚实守信,资本又足,而且根本无需携带现银前往当地,可在广州兑换好银票,待交易完成,回到广州再兑换现银。如此便利,又有哪家商行会不喜欢跟他们打交道?”

        宋三说着便顺手从怀里掏出一叠流通券递到李清扬眼前:“大额银票我是没有,不过这流通券倒是还有些。这流通券乃海汉银行所发行,一元便兑换一两官银,在当地不用带着累赘的银钱出门了。”

        “若是有人不收怎么办?”李清扬接过两张仔细看了看,他前一天与本地负责人接头时也听过有类似的传闻,没想到这个传闻倒是真的。

        “三亚地区只能用流通券,现银才没人收!”宋三笑道:“无需担心这东西会失效,就算回了广州,也可以拿去海汉驻广办兑换成银两。”

        “私发宝钞,等同铸造私钱,死罪啊!”李清扬在心中又给海汉人加上了一条罪名。

        当然这种话李清扬也只是在心中腹诽一下,并不会对宋三这种政治态度明显倾向于海汉人的家伙说出来,谁知道他嘴上有没有门,要是泄漏出去就麻烦了。

        “海汉人在当地发行这种……这种流通券,崖州官府也不过问?”虽然早知道崖州那边的地方官府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李清扬还是想从知情人口中再确认一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