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募新人的行动终于初见成效的时候,张千智也等来了无间计划的新进展。

        安全部在一个月之前,便已派出信使,前去联系由张千智亲自选定的三名联系对象,转交他的亲笔信。

        滇黔两地的两名商人所在地实在太远,估计信使一时半会还回不来。而赣州知府项淳夫这条线,却是已经有了回音。

        这封来自两千里外赣州府的书信,已经放在了张千智面前的办公桌上。

        张千智刮掉封口上的火漆,抽出里边的信笺。

        信上的字体是标准的宋体,字迹清晰易读。不过张千智一看之下,便知此信多半不是项淳夫亲笔,应该是由师爷亲信之类的人代笔。

        虽说项淳夫是大明的官而非海汉,但处理公务的秉性习惯,两国其实并无太大差异。而张千智已混迹官场多年,对此再清楚不过。

        官员们平时写东西批阅文件一般都是行书草书,怎么快捷方便怎么来。只有在呈报重要公文时,才会使用宋体字这样便于却书写麻烦的印刷字体。

        而熟练掌握宋体字书写的群体,往往是官员身边的师爷、文书之类的人物。这些人吃饭的家伙就是脑瓜子和笔杆子,所以也经常会被官员当作代笔来用。当然张千智的推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理由,那就是他认为项淳夫应该不会在第一次跟自己取得联系时就奉上亲笔信。要是这玩意儿在路上有个闪失,落入

        有心人之手,亦或是被海汉当作了威胁自己的把柄,那他项淳夫就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了。项淳夫在大明熬了二十多年才爬到目前的位置上,妥妥的官场老油条,不可能一点城府都没有,所以即便他有通过信件联系海汉安全部的打算,也绝不会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