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两头尖,北靠黄河南靠山。蝎子山,凤凰山,麒麟送子砚台山,五里暗门一线天。”清脆的稚子声从山中远远传来,短短几句童谣道尽了潼关之险。

        潼关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自古以来障两京之咽喉,是西出洛阳东进长安的必经之地。

        它自曹操设立之日起,就不断的被后人加固、完善,逐渐成为历史上一座以雄关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若想攻克这座雄关,从东面向西的第一道险要之处,便是黄巷坂,当地人又称之为“五里暗门”。

        有句话叫做“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这“五里暗门”就是黄巷坂的外号。

        黄巷坂南面紧靠牛头原,北面临近黄河,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

        其道路挤在高塬与黄河之间,道路狭窄,极为险要。刚巧这条道长五里,仅容单车通行,如同暗门一般,故而被称之为“五里暗门”。

        诗人杜甫曾在诗篇《潼关吏》中描述道:“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张顺率领士卒,艰难的行于黄巷坂之中。也不知走了多久,他抬头望了望天空,果然上面只露出“一线天”来。

        张顺不由摇了摇头,他原以为黄巷坂“南依高原,北临绝涧”,是类似盘山公路的玩意儿,没想到居然是黄河岸边的一道沟谷。

        这沟谷宽丈余,两侧峭壁高三四丈,沟内光线昏暗,泥丸可塞,真乃险峻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