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鸭子的成长周期最短为三十天;肉鸡的成长周期为一到两个月;而肉猪的一般一百八十天出栏。

        在育种、饲料和科学养殖的加持之下,出产猪肉的周期大概是鸡肉的四倍,鸭肉的六倍。

        而土鸡的成长周期大约为四到六个月;公鸭成长周期约为四个月,母鸭成长周期约为三个月;本土黑猪成长周期约为一年左右。

        养猪的成长周期仍然是土鸡的两三倍,母鸭的四倍。

        所以搁后世当猪肉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措施,及时提供便宜的鸡、蛋以满足百姓的饮食需要。

        张顺综合考虑了鸡鸭和猪三种家禽家畜的优缺点之后,根据当前预防蝗灾的需要,便选定了鸡鸭两种家禽作为饲养对象。

        特别这时代没有科学的养殖措施和相应的饲料、疫苗,若是大规模集中养殖,根本无法解决瘟疫问题。

        所以在这种小农社会,选择鼓励农户散养,反倒是更安全、合适的选择。

        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便是这个时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而像张慎言、吕维祺为官一任、教化一方,基本是也是以户为单位“劝课农桑”。

        大概内容也不过是:每家种几颗桑树养蚕;养几只鸡几只鸭吃肉;如果有了富裕,供养家族孩童读书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