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南阳,张顺下意识便想起前世上学之时,背诵的课文《陋室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来也令人哭笑不得,那诸葛亮当年结庐而居,心忧天下,不曾过于关注躬耕之地的行政区划问题。反倒后来诸葛亮身死以后,在襄阳和南阳之间爆发了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不过相比较历史上两地作为政治军事要地的争夺,这又显得小儿科了。

        南阳古为宛城,三国时期为张绣所据。

        原本是张绣的叔叔张济军中乏粮,便去攻打刘表,掠夺粮草,不幸中流矢而死。

        随后侄子张绣便接管了张济余部,被刘表安置在宛城。

        这倒不是刘表仁慈,别人攻打他,他反倒以德报怨。而是那宛城遮蔽荆襄,北控汝洛,乃是战略要地。

        刘表之所以安置张绣在此,一则遮蔽曹操锋芒,二则示弱以敌,以示无与曹操争雄之心也。

        故而其后曹操欲伐刘表,需先破张绣;而刘表欲守襄阳,亦需先守宛城。

        因为南阳、襄阳正好处在南阳盆地两端。

        对北方来说,一旦南阳失守,就会遭到南方威胁汝州、洛阳等要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