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昌与倪可福、梁震等一众文武近臣还没到兵临城下,才不得不降的份上,而是尚在据几州之地的情况下选择归从,李天衢待他的确更为善待。待他们一行人来到汴京皇城觐见,便也吩咐光禄寺安排席宴款待。

        

        以后要归从效力的皇帝面前,高季昌虽然恭谨,可是李天衢看他言行举止,也会流露出几分狡猾巧诈。

        

        人性本来复杂,这高季昌若是做割据一方的国王,与宗主、邻邦相处都有几分无赖习气,在强大势力的夹缝间生存时,还有些行事风格,按后来的话说就是这人特别苟。而他的确又能礼贤下士、任用贤明,注重民生、善待百姓,也足以胜任治理一方的能臣身份。

        

        比起不少割据政权的国主,高季昌对外名声不好,对内大概也可以称得上是个明君,所以他才有能力做得史载中延续几代的开国君主。李天衢心说高季昌如果有自知之明,不会再有割据自立的野心,那么赏以他高官厚禄,治理民生也能一展所长。

        

        毕竟高季昌这种人怎么用,还是要看他所效力的君主能力。当初被朱温提拔,这高季昌能从他义子府中的家奴身份,打拼争取到如今这般成就,也足以说明他的确有能力。

        

        可是被外派权掌一方,随着时局演变,朱温年迈、朱友珪弑父篡权、梁国国力衰退,高季昌便会趁机扯旗自立;后唐庄宗、明宗两代皇帝都因兵变而亡,高季昌当然也会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猥琐发育势力。当时如果有个镇得住他的君主,恩威并施,在节制其自治的权力同时,也能予以其荣华富贵,高季昌应该也能接受现在身份的转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