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老子劈头盖脸一通教训,周邺一时哑口无言,但也已完全明白他的苦衷。

        徐温固然意图独揽大权,可是由他治理朝堂,于上一代国主杨渥闹出的动乱之后,的确收拾残局,尽可能的稳定住国内局势。如果换一个人接替他的位子,也未必会比徐温做的更好。

        可是周本又不愿意助徐温扫清异己,毕竟他是个武将,不善于权谋之道,也不知道如何抉择才对吴国更为有利。或许幼主杨隆演再长几岁,会有能力从徐温手中接过大权,而如若不成,杨渥、张颢...就算再把那徐温搞下台,围绕吴国王权的争夺相残,到底还要闹到什么时候?

        所以想不明白的事,索性就不必去想,周本现在也只是想尽军将的本分,对其他臣僚之间明争暗斗的态度也极为消极...而眼见周围一众兵卒错愕的朝着自己这边望来,周本又懊恼的一叹,略压低声音又道:

        “总之离了宣城,便是眼不见、心不烦。先王过世之后,本来满腔热血,也似是被泼上一盆冷水...如今只要坐在王位上的人还姓杨,旁事我也不愿多管。

        到底身为吴国军将守土有责,信州与衢州接邻,我正可坐镇此处,提防吴越国是否有意西侵。如此也算是为杨家守着国门社稷,而不负先王恩情了......”

        不久前奋力血战时还勇猛异常的周本再说下去,他的清晰也显得愈发低落...而周邺看自己的老子都已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遂立刻召唤过来一名亲随军校,并低声嘱咐了一番。待他们这一路军旅再启程上路,行至信州治所上饶县时,便将就地安置。

        至于吴国都城宣城,就不必回去了......

        ...当周本驱逐危仔倡重夺信州,却意欲转调至当地驻守,不会返回国都的消息传至宣城。相较于针对刘威、陶雅、李简的敌对态度,徐温却以吴国君主的名义,很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仅如此,周本于宣城官邸中的妻儿家眷、一应家私,也尽可以转运至信州。周本不但掌控当地军政大权,还被加封为雄武军统军,以勉励他坐镇信州,谨防吴越等国的动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