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穿越 > 大清隐龙 >
        肖乐天说的没有错,早期殖民主义盛行的年代,西方的商业模式都是克虏伯先生此刻所想的倾销模式。

        因为当时欧洲的国家纷纷将工业实力当成了自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工业生产能力一定要紧紧的束缚在自己的国土之内。

        无论是商人自身还是政fu,都在极力的推动,本国的工厂大面积修建。大量的工业品,在本国被生产出来,然后通过海洋贸易去输送到全球,无论是殖民地还是半殖民地,这些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了西方工业品的倾销地。

        然后欧洲商人用这些工业品所赚到的利润,在殖民地采购无数的资源,再通过海路运回本土,继续生产新的工业品销售。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轮回。在这种模式下,欧洲各国本土的工厂越来越多,国民生产总值也越来越高,相对比的就是殖民地越来越贫穷。

        殖民地的财富就像剪羊‘毛’一样,一次又一次的被掠夺到欧洲。欧洲廉价的工业品倾销,会赚走大量的财富,然后本地的资源被低价搜刮,那么掠夺又加深了一层。

        这样的模式下,欧洲就会变得富裕再富裕,而殖民地就会变得贫穷再贫穷,直到有一天这一种模式撑不住了,就像紧绷的弹簧一样嘭的一声断裂。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具有掠夺‘性’质的商业模式,他们从来不考虑其他殖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来回的剪羊‘毛’,只会让殖民地彻底沦为赤贫!到那个时候欧洲的工业品,殖民地将再也没有能力去购买,而殖民地本身的资源也会被彻底的榨干。

        到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很可怕的现象,欧洲人会突然发现,自己生产出来的工业品,那些原本很热销的工业品突然一下子滞销了,从表面上来看就是生产产能的过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