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年六月,自朱元璋剿灭陈友谅旧部后,就一直没有出去征战,而是默默的屯田安民。

        这一天朱元璋难得的空闲,就在后院里叫儿子们过来,等朱标跟宋濂请假过来时就见老朱坐在凳子上拿着《中庸》在看,一旁的兄弟们都像是鹌鹑一样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

        朱标一笑,就走到朱元璋左侧弯腰行礼“儿臣拜见父王,今日父王心情不错啊!”

        “标儿来了,咱今天难得清闲,一些琐事就推给李善长他们去做了!

        “看来父王是要考考儿子们了?”

        “哈哈哈,对,读书是很重要的,咱小时候学不起,咱这些年就是打仗都请先生教咱读书,

        朱标对着老朱一拱手,然后便规矩的退到众弟弟的最左边。

        他知道老朱这话不是骗人的,一般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草根,家境贫寒,放过牛羊,当过和尚,也曾经乞讨,后来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明朝,但对他酷爱读书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他小时候上过数月私塾,“既就学,聪明过人”,但终因缺钱辍学,只得去给地主放牛羊。

        父母双亡后,乞讨流浪淮西。淮西的游历,使朱元璋眼界大开,17岁重返寺院,“始知立志勤学”,跟几个老和尚学习佛经。由于根底浅,基础差,有些书读不懂,或不全懂,他就不耻下问,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