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是这么算,那人可多了,当年那些文武哪个不是跟母后亲近,都指望万一犯了事儿请母后替他们求情呢。”

        自当年打下集庆后,老朱长年外出征战,马皇后抱着朱标坐镇后方,但娘俩妇孺组合也不能执掌后勤运转,所以一般都是李善长做主,遇到大事才会到大帅府向主母请示。

        这种时候自然是召集所有留守的文武一起商讨,刘伯温作为谋主多谋善断,自然是很得马皇后信任,另一方面来说李善长作为后方主管,掌握着老朱大军的后勤供给,权势已经够大了。

        而朱标那时候还没脱离襁褓,所以马皇后必须支持另一个文臣支柱制衡李善长,否则他们一家三口很容易出事,要知道大军在外征战,粮草供给一旦中断,打打不过耗还耗不过,想要退敌军也不会放过你,到时候多半就是败亡之局。

        文官要做手脚,留守的那帮武将大佬粗根本发现不了,这点朱元璋也是看出来了,所以在淮西文武势力庞大的时候,浙东一系在他们夫妻的暗中支持下悄然而起,作为浙东领袖的刘伯温,在开国前后那段时间都是制衡李善长的存在。

        如此一来刘伯温自然是于马皇后相熟,其实不只是刘伯温如此,基本当年追随老朱的大多都是这般,毕竟朱家底子薄,老朱根本没有宗族兄弟,出征在外家里就没有其他能主事的男丁了。

        “看着吧,咱这儿没应允,刘伯温定然还会给你和你母后写信卖惨,这家伙向来如此。”

        朱标无奈劝道:“刘伯温想退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连儿臣都亲口允诺过他两回了,父皇就是看在儿臣的面子上也让他退了吧,他那身体恐怕也是没几年了。”

        朱元璋说出一直以来堵在心口的话之后心情也舒服了不少,毕竟这种话他不能跟臣子说更不能同妻子说,一直憋闷着才会越发想要拿刘伯温出气。

        “那就看看他拿能把巴蜀治理的怎么样,若是好咱就给他个恩典,若是不好他就准备给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见自家父皇总算松口了,朱标也是不再言语专心按捏起来,刘伯温向来敬重他,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北伐时期,都曾数次进言献策,而且此行巴蜀之前,朱标也确实允诺会帮他求情。

        过了好一会儿老朱才伸手拍了拍儿子的手背,示意他不必按捏了,朱标也是顺势撤手从宝座后面走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