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穿越 > 即鹿 >
        《诗经?鲁颂》卷中有一首诗,名叫《泮水》,诗中有这么几句“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讲的是鲁僖公征淮夷取胜,在泮宫行“献擒奠师”之礼的事情。

        “馘”,是指死而割其耳者。“泮宫”,就是学宫。

        先秦之时,师旅出战,受谋略、战法於学宫先师,故而归师要反告於学宫,以生俘之囚、所杀敌耳,奉奠於先圣先师的神灵之前。

        此即《礼记?王制》之所云“天子将出征……,受成於学。出征执有罪,返,释奠於学。”

        不过,早在先秦时期,这个“献馘”之礼,或言之“献俘礼”,就已并不总是在学宫举行,亦或有在宗庙举行的。如周武王牧野获胜后,便是在镐京的宗庙中举行的此礼。

        秦朝以降,历代献俘、献捷的军礼,就更多是在宗庙举行的了。

        定西国也不例外。

        莘迩此番出征前,令狐乐先把此事在宗庙中做了祭告。莘迩凯旋,令狐乐当然需要同样到宗庙里边,再把此战的战果、缴获告与祖先。

        两天后,在定西王室的宗庙里头,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与先秦的献俘程序相比,当下的献俘仪程有所变化。

        诸如殷商时代,杀掉战俘用作祭祀、在被杀的方国首领的头盖骨上刻字纪念之类的举措,自是早就不用,但军事记功、告祭祖宗这两点核心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