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相声行当,地位不如妓,没有资格进园子、登台子,为了生计,只能上街卖艺。

        十里八乡,哪里有庙会、集市,便奔哪儿去。

        即便都不赶趟,也得在街面上找一处尽量热闹的空地卖艺。

        先用扫帚把地面扫干净,再抓一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白沙,以沙代笔,在地面上画一个能站两人的圈。

        粗略一看,像一张大饼,也像一口锅,这就是“画锅”的由来。

        除了形状像,还有“锅中有食”“食从锅中来”的期盼。

        很实在,也很美好的愿望。

        锅画好了,艺人便站进锅里,开始亮夯头,也就是亮嗓子,招徕观众停步围过来,这也叫“圆粘子”。

        打快板,唱《太平歌词》,唱时新小曲小调,哪怕是口吐莲花说笑话都成。

        方式不管,只要能拢人,便是你的能耐。

        锅内艺人演,锅外观众听,演完一段打一遍钱,这也叫“治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