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刘教授对于夜郎古国的研究,真是下了一番苦工啊。

        不过叶凡对于里面大多数的内容并不是太有兴趣,直到翻到最后几页,叶凡的目光才长时间停留住,并且很快眯起了眼睛。

        因为,最后几页,是几张很奇怪的古墓入口图,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古墓的入口并不是在地上,而是在水里。

        这张照片赫然是在水中,从过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这让叶凡想到了有着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墓葬风俗。那就是在四川一带,有的少数民族不仅仅有土葬,而且还有悬棺葬,洞葬以及树葬。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在这个华夏文明更是如此,在民间更是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为了更好地送逝者最后一程,各地、各民族都展出了不同的丧葬习俗。

        洞葬是南方苗、瑶等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将殓尸棺木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数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崖洞,不少洞葬地点就在村寨附近。

        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小溶洞随处可见,苗族洞葬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尤以黔南较为密集,境内神秘洞葬遗址达200多处,而距离年代最近、最出名的则当数高坡乡甲定村的甲定洞葬。

        甲定洞葬位于高坡乡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这个洞为U字形,上下有两个洞口,棺柩摆放在为繁树浓阴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余米,宽亦有十余米,纵深约有三四十米,可看见上百具棺柩置于“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

        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毙的死者,死得不“干净”,是不能葬进洞中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神秘的葬俗,也表明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多溶洞的苗岭,洞葬成为最经济方便的安葬形式。

        而有野史记载,苗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因他们的祖先神农氏战争失败被迫迁居南方,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故土,洞葬只是暂时存放先人的灵柩,希冀有一天能够扶柩还乡,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入土为安。

        另一种悬棺葬,即人死入棺后,把灵柩存放在悬崖绝壁的缝隙中,或在悬崖上打洞插上木桩,将灵柩横放于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