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其实这也是自然的,别说外地,就算是东北,现在也早已种上水稻,所以黏稻子也变得原来越多。

        而如今的城里卖的黏豆包,便大部分都是黏高粱米面做成的,还有黏稻子米面的。可是不论是哪种面的,吃着总没了当年的感觉,即便是口感要好许多。

        倒是前几日,李远只是偶然走到市场上,看到那些农村来的大嫂朴实的打扮,和她们大嗓门儿的叫卖声,就会想起当年在乡下,母亲忙忙碌碌蒸黏豆包的身影。

        就像此时,即便是还没开始吃,只看着眼前这人影转动的样子,就觉得年味已经浓了。

        一大锅的豆包,七八个人说说笑笑之间,不过三个来小时就已经全部包好。

        不过黄豆包这样的干粮,倒是不能一锅出,刚包好差不多一蒸笼的量之后,李远就已经自告奋勇的准备先蒸一锅了。

        李远从炕上下来,将手洗干净,随后便准备先将黏米团码上锅蒸。

        要说这码黄米团,其实也是有些讲究的,而首先第一个注意的点,便是要在黏豆包的下面放上秋天就备好的苏叶子。

        加苏子叶也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蒸好的黄豆包和帘子粘在一起,更是为了好吃。

        所以就算是没有苏叶的人家,也会用白菜叶或用秋天准备的苞米皮子,垫在下面,防止粘锅,不过对于这三种,当然要数垫苏叶子味道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