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采挖猪苓的时候,应该采大留小,采老留少。因为每窝猪苓都是一个子孙数代的大家族,其中有老有小、有新有陈。”

        “所以采收的时候,应小心的将个头大、表皮凹凸不平、瘤状比较多的老中年苓摘下来,而像是那种皮薄、手捏着有些发软、重量在50克以下幼年苓留下,保证它能添加新段木。”

        “等覆土盖好,待幼苓成熟后再采。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护资源。”

        猪苓,喜欢生长在枫、桦、槌这些带密环菌的根际或腐殖土中,它和密环菌及密环菌与树木三者有共生关系,是典型的“真菌营养型”。

        所谓的真菌营养型,其实就是一种真菌的生长发育,它需依赖另一种真菌才能完成它的生长发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凡是发现有密环菌生长的地方,才判定它附近土层下可能长有猪苓。

        对于找猪苓,李远其实经验也不是很足,只不过是比较了解猪苓的生长习性而已。

        猪苓喜欢生长在枫、桦等树根部。像刚刚李远找寻猪苓的时候,就是一直在地面隆起的位置寻找,像是那些土地松软,间有小草发黄、干枯,其下面有猪苓。

        或是清晨雨露未尽时林内地表较干燥,或阵雨过后地表较干处,极有可能长有猪苓。

        也可用用以苓找苓的办法,就像刚刚李远寻找猪苓。

        在找到第一窝猪苓后,沿着横根方向继续挖,就会发现新窝,猪苓除有平行结窝外,还有分层结窝的习惯,挖完上层苓窝后,窝底仍有菌索向下生长,下层极有可能再发现新窝,而且下层的产量将大于上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