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地说,第二次的录制在韩升唱完《本草纲目》之后,就差不多了。

        真的,不夸张。

        就好比刚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很多虽然也还不错,但是相对没那么优秀的爱情片,很多人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

        同样,对比之下第二组汪苏龙的歌就有些显得单薄了些。

        倒不是歌曲怎么怎么样的不行。

        主要是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还是更加注重歌手自己的故事的表达,而比较少关注到外面的事。

        要让韩升说这样其实也挺好的,因为歌曲之所以丰富多彩且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歌,就是因为这里面夹杂了很多作者自己的个性,才会如此。

        但这其实也某方面决定了,这首歌的受众是有限的,喜欢的人是有限的。

        毕竟是个人的表达嘛。

        相对韩升刚才那种国内外的视角肯定有差。

        再加上汪苏龙是音乐专业的作曲系出身,本身产出就并不是那么跟野路子的歌手一样靠灵感吃饭,于是他产出最多的肯定不是不咋的曲子,但也不会说,经常能有特别亮眼之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